第7章 香蜜7历劫梁祝
锦觅
综影视之美人花中开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这是北魏流行的一首民间歌谣,讲的是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不知道在座的各位对这首诗有什么看法?”
梁山伯和祝英台一齐举手。
谢道韫:“请讲!”
梁山伯:“学生梁山伯,学生这首《木兰诗》一定是一个男人所作,他虽然写出了花木兰的忠和孝,却未能写出女子的自主意气。”
谢道韫:“愿闻其详!”
祝英台:“木兰之所以从军并非出自本意,而是因为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长儿,木兰无长兄,木兰出于忠孝,不得不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其聪明勇敢,忠孝德行令人敬佩。但遗憾的是木兰最后还是回到了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的闺阁之中,为什么女人就不能挥洒自己的天地,而男人总要把女人关在房里不让其自主自由呢!”
锦觅大惊,抬头看向那边...
没想到,竟然有人和自己一样是红妆呢!
不过祝英台,如果是祝家庄女子的话,她就不又想起经过玉水时和入云听到的祝九妹帮嫂子大婚之夜逃婚的事情,想到这里,刚刚因为祝英台说的这番话引起的对她的认同感又消失了。
祝英台见一片沉静,问道:“先生,我说错了吗?”
谢道韫:“你说的没错,这首北魏流传的民歌意在通过聪明勇敢的花木兰宣扬忠孝思想,这是中原文化的传统,难得你们二位身为男子能有如此见解,将来二位的夫人必让花木兰羡慕不已!”
王蓝田:“我有问题请教,自古以来男尊女卑,先生乃是女流之辈,何以有颜面端坐其上,让众男子屈居于下而面无愧色呢?”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书院讲堂自然以道高术专者为尊,不学无术者为卑,这就是我为什么端坐上位,而面无愧色的道理!”
锦觅带头鼓掌,马文才见了怒火更旺,一抬手,站起身来,“先生果然才思敏捷,口舌锋利,不过学生常闻女子必须坚守三从四德,先生所为如何?”
“本席向来从天理,从地道,从人情,此乃所谓三从,执礼、守义、奉廉、知耻,此乃四德规范,这三从四德你没有听说过?”
“先生明知三从是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而妇德,妇言,妇功,妇荣这四德。先生,您又遵守了哪一条呢?”
梁山伯立刻站起反驳:“马公子此言差矣,天纲地道,人存其间,修心行德,终止一法,德、言、功、容这四德,就算男子亦应遵循,若是强行区分男女,那便落了浅薄了。至于三从,谢先生自幼父母双亡,这个是众所皆知的,而现在先生依然待字闺中,自然无夫可从,说到夫死从子,原本就荒谬,假如马公子你是一位女子,夫死,而子尚处襁褓之中,你当如何听从呢?”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