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结婚?纳妾?(2)

 新宋宰辅
    “谁说他不答应就算了!这事只有他老娘我说了才算数!”老娘的声音从门口传来。

    爷俩寻声就往门口看去,就见一个魁梧的身影将门口的光线遮挡得严严实实,屋里一下就暗了下来。

    老娘端着一大盆红焖羊肉走到屋子中间的八仙桌旁,把大白瓷盆放到八仙桌的正中间,然后走到欧阳荆的身旁。

    先是指着欧阳瑾说道:“晚上再找你算账”,接着又准备拧住欧阳荆的耳朵,说道:“自古以来,男婚女嫁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什么时候轮到子女说话了!”

    其实,这就是欧阳大娘执拗了,且不说当下婚姻之事,男子差不多半数已是本人决定,就算是女子也已有二成是本人决定的。当然,这个统计是在士大夫群体之中。

    欧阳荆护住耳朵道:“母亲大人,且听儿子说,这婚姻大事,讲的是鸾凤和谐,如果儿子在婚前连女方见都没有见过,怎么可能突然结婚后就夫妻和谐了呢?”

    边说边往外跑,接着说道:“儿子去厨房看看妹子饭弄得怎么样了!”

    等儿子出了房门,老娘才对老爹说道:“你这次又是自己唱红脸,让老娘我唱白脸!”

    老爹讪笑着说道:“这不一贯是你唱白脸吗,如果你突然唱起红脸,难免引起这小子的注意,到时反倒不美。再说李塾师的闺女是你看上的,我完全是配合你的表演啊。”

    “如果不是李塾师突然重病,他女儿若兰可以嫁为妾室,就凭我们的家境,怎么可能娶得这样聪慧的女子。你儿子这辈子没有指望了,我还指望我孙子能考个状元呢。但孩子的母亲非常重要,错过这村就没有这店了!”老妈絮絮叨叨的说着。

    伏龙乡有一村塾,就只有这李塾师一人任教。李塾师年轻时也曾多次中举贡士,进京参加省试,但却止步于此。

    宋代科举与大家熟悉的明清科举不同,分解试、省试和殿试三级,级次要比明清要少。每年秋天,各州进行考试,由诸州判官主持进士科,录事参军主持诸科,合格者称为贡士,由各州府送至京城参加礼部大考,称为“发解”。

    礼部于次年春天在京城举行省试,参加省试的考生是已经通过解试的贡士。应试合格的举人,即由知贡举官将合格进士、诸科的姓名上奏给皇帝,以参加殿试,称为“正奏名”。

    宋代殿试试卷共分五等,嘉佑二年以前,试卷考第在第一至第四等者为合格,第五等及“不考”“纰缪”者则黜落。但在此之后,则非杂犯不再黜落了。

    宋代科举与明清科举的最大区别还在于,明清科举某一等级一旦通过,则终身有效。但宋代科举考试则有时间的限制,仅在本次考试期间有效。如果上一级考试没有通过,那么下次考试,对不起,请从最低一级考试重新开始。

    李塾师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一直在解试和省试之间打转,却连殿试都没有参加过,所以最后终其一生,都只能在伏龙乡的这间村塾里担任村塾老师,贫苦一生。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