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赵敏烹茶
新宋宰辅
大河东去
赵敏,一个聪明伶俐的女子,她身着淡雅的裙裾,眉宇间透着一丝英气。见叔父进门,她轻盈地迎上前去,引导着叔父坐下之后,她才开始为赵知县点茶。
此时,人们喝茶还多以团茶为主,虽然已有散茶,但多品相不佳。但团茶的饮用颇为繁复,主要有点茶、分茶和斗茶三种饮茶方法,此外煎茶和泡茶在一些地区及阶层也还存在。
就以点茶为例,主要包括碾茶、罗茶、候汤、熁盏、点茶五大步骤,花费时间自然也要不少。因此,赵敏早早就已将茶饼碾碎并用茶罗筛过,得到了点茶需要的极细的茶末。
宋人点茶对于水质和烧水也很讲究。唐代饮茶对水质要求极为苛刻,品第天下诸水,言水必称中泠、谷帘、惠山。但到了本朝,人们用水对水质的要求,则简单得多,只以清轻甘洁为美,此外就是要方便取用,故而首选清洁的山泉水,其次就是井水也可取用。
但对于烧水时的火候和水烧开的程度。唐人烧水讲的是三沸,称以鱼目蟹眼,但茶圣陆羽却认为当用第二次沸腾的水。本朝的水是闷在汤瓶中煮的,看不到,所以以前很难掌握火候。直到十来年前,才有人提出煮汤的关键是“背二涉三”,也就是水刚过第二沸略及第三沸时,点茶最佳。
至于判断水是否沸腾的方法就是倾听水在汤瓶中的声音。而这一方法,民间至今仍在使用,俗语云“开水不响,响水不开”就是这个方法的具体运用。
也正因宋人烹茶时,对火候的讲究,赵敏没有早早就将水烧好等着,而是等到前院传来叔父散衙的消息以后,才开始烧水。
今晚,赵敏选用了一个小巧的汤瓶,此时水刚刚第一遍沸腾,距离第三遍沸腾还有点时间。于是,她坐到赵知县的身旁,问道:“叔父,您今日回来得晚了些,前院又乱糟糟的,是发生了什么事情吗?”
赵知县轻叹一声,缓缓开口:“今日前院确实有些混乱,不过就是给县衙差役布置外出驻防的任务,然后挑拨了一下他们的心思罢了。”
赵敏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关切之色,但她知道叔父的为人,既然他这么说,那必定是已经有了应对之策。
赵知县拉起侄女的柔夷,轻轻的拍了拍,轻声问道:“马上就是冬至佳节了,有没有给你的爹娘去信问候?”
“嗯”,赵敏点了点头,柔声答道:“三叔,信我昨天就写好了,今天一天都没有功夫给你,你等会儿,我现在就去给你拿过来。”说完之后,也不管茶炉上正烧着的汤瓶,小跑着往自己住的小屋跑去。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