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卖瓜子的小贩

 平城警事
    第42章 卖瓜子的小贩(1/2)

    巴鲁阁给唐晓棠讲,小偷的眼睛是很毒的,他们在行窃前,会仔细观察周围的环境。

    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看好地形,方便逃跑时选择路线。

    还有更当紧的一个目的,就是观察附近有没有反扒的便衣刑警。

    小偷对穿制服的警察不怎么惧怕,因为着制服的警察,不是来抓他们的,被失窃的群众带来的警察除外。

    他们最怕的是打扒大队的便衣刑警,那是小偷的天敌,是“贼”最恐惧的对象。

    所以,小偷在行窃前,会频繁地观察四周,只要看到可疑的人或者事物,就会立刻停手离开现场。

    抓贼讲究的是人赃并获,如果由于我们反扒队员自己的不谨慎惊动了“贼”,那是很丢脸的一件事。

    巴鲁阁说:“王宇在打扒队工作过,咱们的车‘贼’认得,崔海对他们来说是生面孔,所以我们要把车藏起来,万一打扒队正跟着贼,我们冒冒失失地露了面把贼惊跑了就不好了,明白了吧?”

    唐晓棠这才知道,自己一直认为不是正经刑警的打扒队员,原来不是那么简单的,他们这行的门道多着呢。

    这还是她进入刑警队这个行当时间短的缘故,老警察之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一个好打扒队员,肯定是一个好刑警。一个好刑警,不一定是一个好打扒队员”。

    小偷在下手前警惕性很高,稍有风吹草动就会停手。

    行窃时手法隐蔽、速度很快,过程只有几秒钟。

    得手后立即逃离现场,不做丝毫逗留,这就是打扒队员所说的“贼性”。

    打扒队员由于他们工作的特殊性,每天面对的都是这样的一群“贼人”,没有点真本事是抓不好“贼”的。

    对打扒队员有两个基本要求:第一,胆大心细,思维敏捷,心理素质要强;第二,身高长相不能出众,最好是扔在人群里都没人注意的那类人。

    王宇离开打扒队,就是因为他身材过于高大,长相怎么看也不是个坏人,目标过于明显,所以他不适合干这项工作。

    一个合格的打扒队员,要具备一双“火眼金睛”,能够从一个微小的动作、眼神、随身携带的物品诸多方面,分辨出谁是普通群众,谁有可能是是“贼”。

    真正的“贼”,不是影视剧里那样的,也和有时我们在菜市场、商场或是公交车上碰见过的那些“贼”不一样,那样的只能算是“小偷”,不是“贼”。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