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我,机器人!

 大国蓝途
    第21章 我,机器人!(1/2)

    “1920年,捷克作家卡雷尔·恰佩克在剧本《罗素姆的万能机器人》中,描写了个叫做“Robot”的帮人干苦力的机器,这是这个词首次出现在现代世界。正是因为这个名词诞生在科幻小说里,所以才给人们无尽的遐想。直到1959年美国发明家治•德沃尔和约瑟•英格柏格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命名为Unimate,让人们第一次看到了机器人的样子,但什么才是真正的机器人呢?”

    尽管是大学,教学设施还相对原始,因为没有条件制作大幅挂图,黑板上挂的是康承业和常新远等人绘制出来的自行研制的机器人图纸,也是唯一一份蓝图,虽然这份蓝图永远没有成为现实的可能,但这已经是研究所能拿出来最符合原理的设计了。

    “这份图已经过时了,因为现在世界上又造出了更先进的机器人,这种设计理念只能让你们对机器人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大课堂上座无虚席,连过道也站满了,年轻的学生们对新鲜事物总是充满了好奇,他们拿着本子认真地记着。

    “1967年日本召开的第一届机器人学术会议上,人们对机器人提出了两个有代表性的定义,一是机器人是一种具有移动性、个体性、智能性、通用性、半机械半人性、自动性、奴隶性等7个特征的柔性机器。另一个分三点,即:一具有脑、手、脚等三要素的个体;二具有非接触传感器和接触传感器;三具有平衡觉和固有觉的传感器。这里描述的不是工业机器人而是自主机器人。而我们研制的重点是工业机器人,因为这个最现实,也最符合提升生产力的要求……”

    康一雯坐在最前排,她身边是张良工教授,张教授老了,但是心却是清明的,大脑依旧智慧,他一边听一边频频点头。

    “我认为机器人是有一定自主性,并且能够完成人类赋予工作的一种高级机器,这是很现实的,至于自主性机器人仍然停留在科幻小说中,撒·艾西莫夫在小说《我,机器人》中所订立的“机器人三定律”最为著名,这就等于给后续机器人的研发提出了方向,这是很可贵的,但我们仍然要从实际出发。”

    张良工教授一边点头一边低声称赞道:“能够提出自己的见解,承业已经有科学家的风范了。”

    康一雯应道:“我哥他从小就爱胡思乱想。”

    “将来我们国家就会像美国、苏联那样,上山、下海;要像日本和西德那样,在工厂里工人只要按几个按钮就能把所有活儿都干了!这一切美好的愿景都来自于一个东西——机器人!”

    台下响起雷鸣般的掌声,一堂课上了三个小时,学生们还意犹未尽,好多人围着康承业问东问西。

    “好啦,让康老师休息一会儿,这会儿他的肚子该饿了,之后还有两堂大课,到时候你们再细问。”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